自教育部启动“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(2012-2014)”以来,皖西学院认真贯彻落实《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教技〔2011〕1号)、《安徽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》(皖教工委〔2012〕27号)及《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上网公布学风建设“三落实、三公开”有关材料的通知》(皖教秘科〔2014〕12号)精神,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进展。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学风建设总体情况
“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,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,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、发展之魂。”2012年以来,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,科学规划、全面部署,围绕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,高度重视并切实开展学风建设工作。
自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推进以来,学校坚持把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放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突出位置,坚持标本兼治、综合治理的原则,加强了科研诚信教育;强化了学术委员会的作用;构建了常规化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;建立了学术规范的教育制度;完备了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。以上举措为我校进一步强化学术活动管理,严明学术纪律,净化学术空气,优化学术环境,规范学术行为,维护学术道德,鼓励学术创新,营造优良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自行动开展以来,通过政策引导、制度规范、监督约束等途径,逐步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,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,全体教师强化了道德意识、责任意识、诚信意识、守法意识,逐步完善形成了学校良好的学风。
良好的学风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,强化了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,带动了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。以2012、13年为例,我校教师以皖西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的独撰或第一作者论文中,一类论文分别是29篇和33篇,二类论文分别是35和42篇,增长率分别达到20.7%和27.3%;以皖西学院作为专利权人的授权专利数量由1项提升为7项,增长率为600%,2014年预计会有新提升。2012年,我校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,2012-14年,我校共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25项、省级139项。
二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
1、全面宣传动员,营造遵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。自活动开展以来,我校积极采用多种方式,在组织各学院分管科研负责同志系统学习《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安徽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》等文件的基础上,一方面,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,另一方面,通过发挥先进人物的教育作用,传播专家学者的自律意识和道德养成,加强对学生的科学道德、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。如:举行新入职教师发展座谈会,对青年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提出要求;组织学习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;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通过开展教师座谈会、教授博士调研会等方式,积极营造重师德、遵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;利用“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推进会”等活动对学生开展科研诚信教育等。一系列宣传动员的举措,使广大师生了解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并在工作及科研活动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。
2、完善学风建设管理文件,构建学术规范制度体系。学校不断修订、完善学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,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。其一,正式出台了《皖西学院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》(院发〔2012〕130号),从根本上规范了学术行为,推动了作风严谨的高素质学术队伍建设;其二,全面梳理了科研管理制度,在此基础上,制(修)定并出台了《皖西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》等11份科研管理文件;其三,在学生管理文件中强化了学风建设的内容。陆续出台了《皖西学院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办法》(院发〔2013〕19号)、《皖西学院学生发表论文、作品、获准专利奖励办法》(院发〔2013〕19号)、《皖西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(论文)培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(院发〔2013〕132号)、《皖西学院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(论文)评选办法(试行)》(院发〔2013〕133号)、《皖西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(试行)》(院发〔2013〕134号)等。
3、成立学风建设机构,健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。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,我校成立了“皖西学院学风建设协调小组”,加强了对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领导,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处,由科技处负责具体工作,切实承担起学术规范教育、科研诚信宣传、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。2012年,我校重新调整了校学术委员会,充分发挥了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、学术评价、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,加强监督约束,逐步建立起学风建设的工作体系,形成了自我约束、制度规范、组织监督有机结合的学术监督与核查制约机制,积极推进学风建设常规化,教育宣传常态化,制度建设科学化。扎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,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提升科研水平、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。
4、开展学风宣讲活动,强化科研诚信教育。学校利用各种机会,对师生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学风宣讲活动,强化科研诚信教育。如在新入职教师中开展了题为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”的宣讲活动;在“大学生年度人物、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先进事迹宣传”活动中面向进行道德和诚信教育;利用“道德讲堂”、“名师大讲堂”等活动进行师德师风和诚信教育;举行“弘扬优良学风 恪守学术道德”主题宣讲活动,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伍传平编审作专题讲座;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师德师风水平”专题宣讲活动等。通过宣讲活动,教育引导师生热爱科学、追求真理,把优良学风内化为自觉行动。
5、加强过程管理,杜绝学术不端行为。伴随着2012年底11份科研管理文件的修订出台,学校进一步完善、规范了科研项目的评审和检查、学术成果鉴定的程序,强化申报信息公开、异议材料复核和接受投诉等制度,增加了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。如:我们建立了皖西学院学报投稿论文“三审制”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,建立了实验原始记录和检查、论文答辩前实验数据审查等制度;要求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,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教化学生,力争成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教书育人的楷模;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管理,我校还在2012——2014三届本科毕业生中认真开展了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抄袭检测工作,以切实的举措杜绝师生的学术不端行为。2012年来,我校未发现教师学术不端行为,无不端行为查处案件
6、强化考核奖励机制,形成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。学校本着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原则,不断完善考核奖励机制,着力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的权重,努力防止片面量化倾向,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。如2012年出台的系列文件中的《皖西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实施细则》,要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全面考察师德师风,创新和贡献,严格杜绝学术不端行为;《皖西学院专利管理暂行办法》有效保护了我校的专利权和专利发明人的合法权益,推动了专利申报工作;《皖西学院高水平(突出)科研成果奖励办法》,对各类高水平(突出)科研成果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界定,促进了我校科研人员多出高水平、高质量、有影响的科研成果。2012年度,我校用于高水平(突出)科研成果奖励的经费为47.048万元,2013年奖励总金额为58.68万元,较2012增长了24.7%。
三、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
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,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,我们将以此为动力,不断创新,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。当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我校学风建设工作尚存不足:一是教育宣讲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,活动尚待深入推进;二是学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备;三是学术评价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。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治理行动时间较短,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。
四、改进的措施
1、加强学风教育宣讲活动。我校2012年以来开展的学风建设教育宣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总体而言,教育宣讲活动数量有限,活动形式多以讲授和分享经验为主,较为单一。今后将通过各种学术团体、活动载体、宣传媒体等多种有效途径,丰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,拓展宣传教育途径,创新宣传教育载体,努力形成以遵守学术规范为荣、违背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学风氛围。
2、加强各单位间的分工合作。学风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,又是一项长期任务,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、各负其责、齐抓共管。今后要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,各相关部门、二级学院携起手来,全面抓并常抓不懈,把学风建设贯穿于教学、科研、学习、思想政治教育、学校管理的全过程,促进我校教书育人和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。
3、加强对学风建设工作的监督查处力度。要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,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及各单位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,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与评价,定期开展学风建设自查整改工作,真正实现学风建设机构职能、学术规范制度建设、不端行为查处机制“三落实”、“三公开”,在此基础上健全不端学术行为查处制度。
五、对“十三五”学风建设工作的建议
1、进一步引导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。逐步建立科学、有效,导向正确的学术评价体系,重视高水平成果建设,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。
2、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和宣传作用。大力宣传严谨治学、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,提高广大师生遵守学术规范、学术道德的自觉性。
3、进一步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度。要继续加强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,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严肃查处。
我校将认真总结“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”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,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,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,扎实推进我校学风建设工作不断前进!